![]() |
樓主(閱:21647/回:0)俗話說,斗米恩,擔米仇 廣州道德模范尚丙輝,十幾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員。他經營著一家小小的廢品收購站,將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拿出來幫助別人。對那些想要回家的流浪者,他給他們買票,送他們走上回家的路。那些無家可歸又喪失勞動能力的流浪者,他給他們提供長期住所,每月給糧給油,每次都拿好幾百給他們當生活費。要是出現(xiàn)疾病,他上下奔走籌措醫(yī)藥費,竭盡全力。 后來,尚丙輝做生意虧了十幾萬,手頭十分拮據(jù),春節(jié)時,他請所有的流浪人員一起吃飯,每人送了100的紅包。一個被他救助三年多的黃老伯大為不滿:以前都是給500,現(xiàn)在是不是名氣大了,看不起我?于是,黃老伯直接到當?shù)嘏沙鏊鶊缶?/font>警察找到尚丙輝后,尚丙輝好言好語勸慰了老伯一番,又拿了200元,這事才算完。不僅如此,尚丙輝后來因腿傷住院,老伯聯(lián)系不上他,直接跑到他的廢品收購站大吵大罵。 看完我很疑惑:什么時候,受助者變成了趾高氣昂的姿態(tài),而捐助的人,仿佛欠了他什么。人心到底怎么了?俗話說,斗米恩,擔米仇。在饑寒交迫的時候,你給別人一碗飯,他會感恩戴德。可是如果你繼續(xù)給,他就把這些善舉當成理所當然了。 你的善意,在這些人面前,變成了他謀取自身利益的渠道。一旦他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,就開始以最壞的惡意猜測別人。英國作家薩克雷說,如果一個人,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話,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