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樓主(閱:12869/回:0)來安的“阿慶嫂”巾幗女子劉玉蘭 京劇《沙家浜》中,有一個智勇雙全的阿慶嫂,這是家喻戶曉的。而來安的“阿慶嫂”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。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。 “阿慶嫂”真名叫劉玉蘭,當時住在現(xiàn)在的來安縣雙塘鄉(xiāng)雙塘村小周郢村民組。1944年,正是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做垂死掙扎的時期。那年冬天的一個晚上,劉玉蘭家和往常一樣關上門,熄了燈,躲到后屋,誰也不敢大聲講話和隨意走動,生怕引來鬼子。大約夜里 9 點鐘,突然從前門傳來輕輕的敲門聲。家里人不知道是日偽軍,新四軍,還是土匪?都不敢去開門?汕瞄T聲越來越大,越來越急,劉玉蘭的丈夫伍發(fā)華仗著膽子走到門旁,對門外輕聲問:“誰啊?”外面回答道:“我是張鄉(xiāng)長,快開門!”伍發(fā)華一聽,原來是新四軍,忙打開門,只見張鄉(xiāng)長帶領二三十名新四軍戰(zhàn)士站在門外,劉玉蘭急忙把新四軍戰(zhàn)士讓進屋里,見戰(zhàn)士們疲憊不堪饑腸轆轆的樣子甚是心疼?墒,小鬼子經(jīng)常出來搶糧,土匪時而前來騷擾,家中連一點吃的也沒有。劉玉蘭只好將家中用來維持生活的一缸咸菜撈出來給新四軍戰(zhàn)士吃。 劉玉蘭家當時是一個小四合院,新四軍和衣睡在前屋,留有一個戰(zhàn)士在門外放哨。下半夜,新四軍戰(zhàn)士都已睡著,只有伙夫張老三在后屋給新四車戰(zhàn)士們燒飯。起風了,呼嘯的北風吹著樹梢發(fā)出清脆的哨聲,劉玉蘭和弟媳彭樣英都抱著剛剛兩個月的孩子陪張老三聊天。大約五更時分,外面起了大霧,風刮得更緊了。哨兵把臉轉向西南,躲避刺骨的寒風,不一會,哨兵聽到身后有蟋蟋的聲音,他扭頭一看,大事不好,前方一百米外來了黑壓壓一片人,哨兵急忙進屋報告。戰(zhàn)士們立刻醒了過來,拿起武器準備戰(zhàn)斗。聽到動靜,劉玉蘭放下嬰兒來到前屋,只見張鄉(xiāng)長穿著黑色大衣,手里拿著駁殼槍,一邊往槍里壓子彈,一邊指揮戰(zhàn)士轉移。當張鄉(xiāng)長舉槍正準備向敵人射擊時,劉玉蘭沖上去一把將張鄉(xiāng)長的槍按了下來,小聲說:“鬼子太多,不能硬拼,硬拼對我們沒有好處,快從屋后走!”張鄉(xiāng)長點了點頭,帶領戰(zhàn)士們從屋后突了出去。幾分鐘后,雙方便接上了火,槍炮聲響成一片。一顆子彈射在伍發(fā)華的腳邊,大家都躲在屋角,大氣也不敢喘一下,約半個小時,漸漸槍聲稀疏下來,新四軍安全撤離。 由于新四軍撤退太急,伙夫張老三未能跟上,就躲在劉玉蘭和彭祥英的身后,蹲在墻角,頭埋在手臂下,劉玉蘭一看,立即把他推到牛屋里。日偽軍沖進劉玉蘭家把屋里屋外搜了遍,并將劉玉蘭家人及張老三全都集中在院子里。日軍翻譯指著張老三問:“這是什么人?”張老三怕露出破綻,不敢作答。劉玉蘭搶上一步說:“這是我們家老放牛的,前幾天,他討飯到此,我們看他可憐,就留下他給我們放牛!睆埨先宦犆c頭說:“我是放牛的!比諅诬姴恍,用槍托猛砸劉玉蘭,劉玉蘭堅貞不屈,一口咬定張老三就是她家放牛的。日偽軍見問不出東西,以匿藏新四軍為由,放過張老三,把劉玉蘭丈夫伍發(fā)華和弟弟綁了起來,罰他們跪在地上,用鞭子進行毒打。鮮血順著他們的面額、肩背往下流。鬼子還不解恨,把他倆帶走,說是拉到來城喂狼狗。走時,還把劉玉蘭家擄掠一空。日偽軍漸漸遠去了,有一個小偽軍覺得這樣仍不過癮,調回頭來,拿起火把擦著一支,劉玉蘭一見,房子可不能燒,大冬天的,沒了房子,全家人都得凍死,于是她不顧一切沖上前去,一掌把火柴打滅。小偽軍又擦著一支火柴,又被打滅。這樣連續(xù)三次,小偽軍終未得逞,他正要發(fā)作,一見大隊人馬都走遠了,周圍的人正怒視著他,心中膽怯,拎著槍便逃走了。 有人要問:小鬼子怎么來得這么快呢?原來是有人告密,才引來了上百的日偽軍。天亮之后,劉玉蘭送走了伙夫張老三,又趕到縣城,請當時的開明地主周大老爺出面講情,丈夫和弟弟才得以生還。不久,劉玉蘭為躲避日偽軍的騷擾破壞,舉家遷至陳橋村的錢老莊,并積極參加了互助組,熱忱投身于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斗爭之中。 京劇《沙家浜》上演后,當?shù)厝硕挤Q劉玉蘭是來安的“阿慶嫂”。 用心勾繪你的笑臉,盡顯提花的經(jīng)典。 |